道口自古繁华

标签: 柳青河  
2011-02-05 21:04 阅读(?)评论(0)

 

    位于豫北黄河古道的道口镇是黄河西岸的一个渡口,后来黄河改道,这里又成为卫河的一个码头。明清以后,这里上通百泉,下达京津,已发展为商贸重镇。可以想象,那时候河水汤汤,船帆如云,几百年繁盛不衰。

然而使道口镇名扬天下的是这里的特产——道口烧鸡。烧鸡是本地的土鸡,使用陈皮、肉桂、豆蔻、白芷、丁香、草果、砂仁和良姜八种佐料制作,具有酥香软烂、咸淡适口、肥而不腻的特点。令人称奇的是食用不需要刀切,用手一抖,骨肉即自行分离,食之余香满口。三百多年前,曾被大清乾隆皇帝赞为“天下佳馔”,至嘉庆皇帝则称赞其具“色、香、味三绝”。从此以后,道口烧鸡成了清廷的贡品,道口更是名扬天下。
    如今,以“义兴张”为主要品牌的道口烧鸡,已经发展成为“魁盛合”“薛王”“画宝刚”“武小七”等多家名号。一踏上道口镇,走下卫河桥,从铺着青石板的古镇老街一直走到新区绵延几十里的大街小巷,烧鸡店铺鳞次栉比,满城飘香,以至于外地游客往往分不清哪一家的才是道口烧鸡。其实不管是哪一家,敢于在本地打出自己名号的都是道口烧鸡,正如茅台镇上的茅台酒一样,不管哪一家都有着基本相似的工艺流程,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。每到逢年过节,道口烧鸡成了道口人走亲访友的必备礼物。金黄酥软的烧鸡用老式草纸包装,封上自家名号,系上草绳,依然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风韵。

道口镇,一个有着悠久商贸历史的古镇,早已形成了纳容四方的品性。在这里渐渐聚集了来自全国的小吃。像新疆拉面、山东拉面、兰州拉面、四川辣面、山西刀削面、油泼面、东北炖菜、湘菜、开封小笼包子、黄河鲤鱼等几十个地方名吃,然而最有名的要数羊肉烩面了。滑县人家家户户喂养的山羊,都是用黄河古道上生长的节节草、狗尾巴秧、星星草、毛毛根以及花生秧等绿色植物作为饲料的,其羊肉味道鲜美,口感滑嫩。再用黄河故道上优质冬小麦磨成的面粉作为烩面的面皮,筋道利口,配上大骨高汤,放上香菜、鹌鹑蛋、粉丝、海带等配料,吃的时候浇点香醋、搅点油炸辣椒,就着醋蒜,一边吃一边冒汗,那滋味浑身通透,极具北方豪迈气概。

说起气概,大概中原地带南部婉约而北部豪放,道口镇正是豫北地带。当年隋朝末年席卷全国的滑县瓦岗寨英雄好汉们的性格就是如此,他们性子直率,气血喷张,可谓滑县汉子的代表。如今,这里的人们依然保留着好客的古风。凉拌豆腐皮、盐煮花生米、豆芽炒肉丝、松花蛋、鸡蛋饼、鸡爪子都是家常菜。客人来了,入桌酒是平端三杯,初次见面再碰三杯,然后一个个给客人再敬三杯,划拳行令有几个人再推几圈,客人早已招架不住了。想溜不行,出门再喝六杯。足见滑州民风淳厚,民俗质朴。以至于在道口镇西北百里之外的彰德府人士慨叹:“宁往东走一天,不往西挪一砖”。

这倒不是道口镇的男人好吃好喝,而是他们热爱生活,喜欢把生活调理得有情有义有滋有味。拜个朋友、认个干亲、燎燎锅底、开个门市、添个孩子、答谢应酬等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喝酒,更不要说婚丧嫁娶了。再加上这里自古就是卫河码头,商贸重镇,所以饭店一家挨着一家,从早点到午宴再到夜市,大小饭店家家宾朋满座,甚是繁华。因而这儿也成了豫北各种酒类的最大消费地——这里的人们不管哪个地方的酒都敢喝。四川东北、山西山东、湖北湖南、江西江苏、河北河南……而本地酒最受青睐,“小鸡蹦”“冰糖春”“瓦岗寨”等酒类成为招待外地宾客的上好选择。每到“压沉了正月尾巴”的道口镇正月廿九三天古会期间,更是“家家扶得醉人归”。

道口镇也是最能感知时尚元素的古镇。人们说:道口镇的美女比帅哥多,这话不假。国内外时尚的发型啊服饰啊,都能在这里很快流行开来。美发店、养生馆、品牌专卖店等时尚行业一家挨着一家。这也许得益于当地四通八达的交通——北至彰德,南达郑州,西至百泉,东到濮城。几十家物流公司南来北往,比当年的道口码头更加快捷方便。现在,又有很多新的协会——舞蹈协会、美发协会、车友协会、厨师协会等,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。婚庆公司也应运而生,全是年轻人主导的时尚潮流。

漫步顺河街大集街等老街巷,望着“参差十万人家”的青砖灰瓦的房屋,不由得和新区对比起来。滑县新区处处是大道高楼,工业园区厂房林立,绿化带像翡翠似的护卫着大路,毋庸置疑这是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向。可是谁又能否认道口镇曾经的繁华正在的繁华呢?这里的大平调、大弦戏等地方剧种那浑厚激昂的沧桑唱腔如岁月绵长的飘带一样,记录着延续着道口人的喜怒哀乐。如滔滔的卫河水,向着未来奔腾不已。

   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